
1955年,新中国首次大授衔,毛主席看完授衔名单,突然问道:“那个砍杀了27名日军的吕俊生,怎么没有在名单上?”
吕俊生因傲人战绩曾被毛主席称为“军中吕布”。众所周知,吕布是三国时期一大战神。那么,吕俊生到底是何许人也,能够入得了毛主席的法眼的呢?
吕俊生是河北邢台人,小时候家境不好,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为补贴家用,小小年纪的他就出来做工了。与同龄人相比,吕俊生长得高大,劲也大,老板们都很喜欢他,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份加工羊皮的工作。
羊皮加工好之后,需要运输到各地去卖,那个时候,运输行业并不好干,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土匪,镖师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,为节省成本,老板们想出一招:让身材高大的吕俊生也去送货,以此来震慑土匪。
这都是老板们的心理作用罢了,贪图钱财的土匪哪里肯吃这一套。
一次运输羊皮时,吕俊生等人遇到了土匪,所谓“软的怕硬的,硬的怕不要命的”,土匪劫财才是重点,吕俊生看透这点后,拿起身边的铁棒就冲了上去,几个土匪见此人不要命,纷纷四散而逃。
回到店里,吕俊生打退土匪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商行,他也因此名声大噪,老板们看出吕俊生的潜力,出资为他找了一个武术老师,想将他培养成为商行的“武将”。
吕俊生确实有天赋,在专业老师的训练下,他的功夫越来越高强,以至于旁人经常被他的气势吓倒。此后,吕俊生在运输羊皮途中,多次为商行打退土匪,还培养出了一批“手下”。
1937年,吕俊生年满三十,已在商行干了多年,此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奸淫掳掠、无恶不作。吕俊生看在眼里,恨在心里,正巧这时八路军路过此地,吕俊生萌生了参军报国的想法,随后他向商行提交了辞呈。
商行老板们自然不舍吕俊生离去,等他说明离意后,老板们没有再阻止他,还给他发了盘缠,叮嘱他多杀几个鬼子。
初到部队时,战士们见吕俊生长得五大三粗、一脸凶相,都认为他不好惹。与他相处一段时间后,众人发现吕俊生是个十分善良热心的人。
只要部队谁需要帮忙,吕俊生总是第一个到,再者吕俊生还有一身好功夫,打起仗来也是一把好手,战友们对他满是敬佩。
1938年,吕俊生所在的部队和日军两个中队展开激烈交锋,此时日军势头正盛,我军无论在武器还是装备上都不如日军,一番战斗下来,我军打光了所有弹药。
战斗还在进行,如果我军还想守住阵地,就必须与敌人展开白刃战。那时候我军还没有对战士们进行系统化的白刃战作战训练,战士们一听说要与敌人拼刀子,士气大减。
其实,白刃战除了要有真正实力外,更重要的是要有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信心,这一点,与土匪有着丰富白刃战作战经验吕俊生是清楚的。
在商行的那几年,吕俊生运输羊皮的路上,主要是用大刀与土匪作战,再一看眼前身材矮小的小鬼子,吕俊生顿时血气上涌,拿起大刀就冲了上去。
眼见入伍没多久吕俊生都冲了出去,其他战士也纷纷提起大刀砍向日军。
原来战士们认为,日军白刃战十分勇猛,看到吕俊生几乎没有费力就砍死了三个日军,他们明白过来日军也不似宣传的那样勇猛,而且近距离作战,矮小的日军占不到便宜。
战场上形势发生了逆转,日军最开始还很有信心,但谁料遇到了这支部队。八路军越砍越起劲,日军很快招架不住,为了保存实力,他们撤了下来,以待时日再进攻。
八路军战士们也是首次在白刃战上取得胜利,自然十分开心,他们情不自禁地为吕俊生欢呼起来。白刃战获胜的消息也传到了首长那里,自此吕俊生“军中吕布”的称号便在部队中传开了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场战斗结束后,八路军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,统计出吕俊生总共砍死了二十七名日军,而他本人身上仅仅受了三处轻伤!
在此后的战斗中,吕俊生更是骁勇善战,被誉为“常胜猛士”;在解放战争中,吕俊生在军队各个部门中任职,期间他严守组织纪律,始终不忘革命军人本色。
在吕俊生的军旅生涯中,总共获得过八次一等功,可以理解为他死里逃生了八次,这本身就是非常傲人的战绩。
只可惜,多年的战争经历给吕俊生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,在1950年参加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后,为了不给国家添负担,他主动退伍返乡务农。
1955年授衔前,毛主席看到名单,问起为什么没有吕俊生,工作人员才告知毛主席,吕俊生因为身体因离开了部队,毛主席对此感到十分遗憾。
但经历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吕俊生却认为军衔不过是身外之物,他一点也不觉得遗憾,仍然乐此不疲地默默奉献着自己,直到生命最后一刻。
